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consulting

资讯中心

【理响中国·谱写中国经济发展新篇章】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里程碑式进步东纶科技

来源:东纶科技   发布日期:2024-02-27   浏览次数:1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此后,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稳步迈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取得里程碑式进步,中国创造的力量日益彰显,突出表现为要素禀赋结构实现新跃迁、关键前沿技术研发获得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高级化跨入新阶段。

  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大幅度跃迁。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超600万人,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进一步提升,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40万家,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十年内高素质人才资源培养和使用量翻番。2012—202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58.97万人升至124.25万人,R&D就业人数从324.7万人升至635.4万人。202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4年,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正在实现。

  芯片、5G、量子计算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华为麒麟9000S芯片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制程达7nm工艺,并通过架构创新与提高晶体管密度,性能接近国外5nm工艺产品。5G定制化基站、5G轻量化技术实现商用部署,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实现突破,累计发布3项国际标准和90项国家标准。“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刷新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性能的世界纪录。

  航天工程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2023年,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圆满发射并对接天宫空间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乘组轮换和科学实验进入常态化阶段。10类、20余款耐辐射、高耐热、高抗寒的国产芯片完成在轨飞行验证。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完成可重复试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突破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22吨以上。

  极地、深海、远洋探索刷新极限。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南极科考,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9米,填补了我国在极地深潜领域的空白。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顺利试航,其总吨位约33000吨,续航力达15000海里,建有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流程最优的船载实验室,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科考船综合信息化系统,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钻探能力。

  海陆空立体化交通工程迈出新步伐。自主研制的中程窄体干线顺利完成首飞,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造船工业能力。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完成系统联调联试,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车用芯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一系列突破。

  多元化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我国自主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多个实验中取得重要成果,突破100万安培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世界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建成运行,世界首例首批安装16台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引领水力发电进入单机百万千瓦新时代。首套3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和膨胀机成功研制,推动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上新台阶。

  数字经济规模和渗透率快速增长。据测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1.5%,占比和第二产业相当,规模和比重位居世界前列。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24%,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大幅提升。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44.7%。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10.5%。

  智能制造突飞猛进。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3年,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的增加值分别增长60.0%、20.5%;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3.3%、36.2%,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达135.7万台。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90258台,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50413台),占据了52.5%的全球市场份额,相较于2012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十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8.8%。

  全国性工业互联网络构建成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广州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和南京、成都两个灾备节点全部上线,二级节点实现全国各省市区全覆盖,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和85%以上的工业大类,培育成型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40多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28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80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160万家。5G、量子通信等通信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智)联网、智慧交通网络等融合基础设施国际领先。2022年,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份额约为33%,连续两年增速超过50%。

  数据生产居于世界前列。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22年,我国数据生产量占全球数据总生产量的10.5%,居全球第二位,数据存储量的全球占比为14.4%,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包含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深化,数据标注产业围绕北京、长三角、成渝地区向外扩散,已经形成三大产业群,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动能。2018—202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远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23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为10.3%,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9%和11.4%。在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在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中国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国,实现了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到一般贸易方式和机电产品与高技术产品出口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23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11万亿元,仅占出口总值的17.3%。

  新能源产品生产规模全球领先。2023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比2022年分别增长30.3%、54.0%、22.8%;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充电桩等绿色能源相关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3%、28.7%、36.9%;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8.6%、57.1%、50.7%。全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五成,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超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

  “三新”经济塑造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持续蓬勃发展。2022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达21.01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36%;全国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为43.8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3.79万亿元,其中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1.9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2%。线上线下持续融合,快递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预计超1300亿件,同比增长19.5%,实现“月均百亿”的跨越。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三新”经济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形成并跑之势,部分领域已全球领先。

  生产服务业占比超过生活服务业,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规模大幅度增加。2022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35万亿元,占服务业比重接近60%。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占比分别为27.8%、13.8%、11.3%,现代服务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

  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里程碑式进步,是从技术、要素到产品和结构的全面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产业发展在部分关键领域已由“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进入创新引领的新阶段,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使中国经济拥有乘风破浪的底气和能力。这样的产业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回升向好、行稳致远。(执笔:史丹 张其仔 郭朝先)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国民族工业文明的形成演进及驱动力研究”阶段性成果)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东纶科技

最新新闻

 

东纶科技©2016-2026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