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consulting

资讯中心

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与东纶科技流程

来源:东纶科技   发布日期:2024-04-03   浏览次数:1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纺织,织造,皮革制品制作工具,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技术处理方法

  2.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非织造物、无纺织物,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我国国家标准gb/t 6709—1997《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对非织造布的定义是: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

  3.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简单,相较于传统的纺织布,其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易控制,并且相较于传统织造布一根根纱线交织编结,非织造布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方法粘合在一起,因此非织造表面没有线头,不易抽丝产生纤维飞絮,适用于医疗卫生、家庭装饰、服装等各种场合。基于上述优点,非织造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4.但目前的非织造布通常只关注其过滤、隔离、保护功能,即只重视其抗拉强度、断裂强度、蠕变等力学性能,却忽略了布面细腻度和透亲肤透气性,导致现有的非织造布人体舒适性极差。

  5.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拉强度、断裂强度等力学性能优秀,同时透气亲肤的非织造布。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5-40%溶解性纤维、5-40%超细黏胶纤维和20-90%高白黏胶纤维。

  7.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33dtex*38mm;

  11.所述非制造布由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高白黏胶纤维混合后梳理成网制成。

  12.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白度大于或等于87%。

  13.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制造布由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高白黏胶纤维采用水刺加固方法制成。

  14.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18-22%溶解性纤维、18-22%超细黏胶纤维和58-62%高白黏胶纤维。

  15.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织造布的密度为30~80g/m2。

  16.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21~0.24mm

  20.将混合后的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和所述高白黏胶纤维梳理成网获得纤维网;

  22.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溶解性纤维、超细黏胶纤维和高白黏胶纤维包括:

  25.选取细度小于或等于1.67dtex*38mm,且白度大于或等于87%的高白黏胶纤维。

  26.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5-40%溶解性纤维、5-40%超细黏胶纤维和20-90%高白黏胶纤维;制得的非织造布强力高,横纵向柔韧耐拉扯,布面无沟槽表面光滑,并且具有8倍高吸水率,亲肤透气吸湿性好。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非织造布由于其表面没有线头的特性,生产过程简单易控制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为医疗卫生用布、工业用布、家庭装饰用布、农业用布,但是由于其主要用于医疗、工农业中,往往只关注布料的强度,即关注其抗撕裂性、耐久性,导致现有的非织造布在用于服装中时,往往只能作为定型棉、合成革底布等使用,不透气亲肤,舒适度差,难以作为衬里和日常服装面料使用。

  3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非织造布由重量比为5-40%溶解性纤维、5-40%超细黏胶纤维和20-90%高白黏胶纤维粘结而成,柔韧耐拉扯且吸湿性好,具有高强度的同时亲肤透气。

  36.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5-40%溶解性纤维、5-40%超细黏胶纤维和20-90%高白黏胶纤维。

  37.优选的,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18-22%溶解性纤维、18-22%超细黏胶纤维和58-62%高白黏胶纤维。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20%溶解性纤维、20%超细黏胶纤维和60%高白黏胶纤维。

  38.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18%溶解性纤维、18%超细黏胶纤维和58%高白黏胶纤维。

  39.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22%溶解性纤维、22%超细黏胶纤维和62%高白黏胶纤维。

  40.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22%溶解性纤维、18%超细黏胶纤维和62%高白黏胶纤维。

  41.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19%溶解性纤维、21%超细黏胶纤维和60%高白黏胶纤维。

  42.溶解性纤维即lyocell粘胶纤维,也称为莱赛尔纤维,是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用于湿法纺制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废弃物可自然降解,生产过程中的氧化胺溶剂可99.5%回收再用,毒性极低,且不污染环境。具有天然的纤维棉花所具有的舒适性、手感好、易染色等的特点,且绿色环保。

  43.粘胶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它是以天然纤维素(浆粕)为基本原料,经湿法纺丝而制成。超细黏胶纤维细度比普通黏胶更细,因其细度小,比表面积大,抗弯刚度小,纤维弯曲阻力和绝对强度小,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纤维浸湿后呈半透明状。高白黏胶纤维指白度很高的粘胶纤维,用等级高的棉短绒制作,或者是用氧漂的粘胶纤维。

  4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33dtex*38mm;所述超细黏胶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11dtex*38mm;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67dtex*38mm。

  45.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为1.33dtex*38mm;所述超细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11dtex*38mm;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67dtex*38mm。

  46.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为1.30dtex*38mm;所述超细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10dtex*38mm;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62dtex*38mm。优选的,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白度大于或等于87%。

  47.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为1.25dtex*38mm;所述超细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05dtex*38mm;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60dtex*38mm。

  48.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为1.2dtex*38mm;所述超细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0dtex*38mm;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细度为1.5dtex*38mm。

  4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制造布由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高白黏胶纤维混合后梳理成网制成。

  50.具体的,按重量比例选取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高白黏胶纤维混合后,将原料纤维素纤维包开包后送入开松机开松,然后送入混棉箱混合均匀;3、再经过细开棉送至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行程具有一定厚度和面密度的纤维网。

  5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非制造布由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

  52.具体的,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上述获得的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互相缠结并紧密地抱合在一起,从而使纤维网得以加固具备强力,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湿态非织造布。制得的非织造布柔性缠结,不影响纤维原有特征,不损伤纤维,相比其他非织造布的外观更接近传统纺织品,高吸湿性、快速吸湿,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5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织造布的密度为30~80g/m2。示例性的,所述非织造布的密度为30g/m2,或为41g/m2,或为52g/m2,或为61g/m2,或为73g/m2,或为80g/m2。

  5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21~0.24mm。示例性的,所述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21mm,或者厚度为0.22mm,或者厚度为0.23mm,或者为0.24mm。

  5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非织造布,采用重量比为5-40%溶解性纤维、5-40%超细黏胶纤维和20-90%高白黏胶纤维;制得的非织造布本发明制备的非织造布成品克重30~80g/m2、厚度0.21~0.24mm,并具有以下优点:

  56.1、低气味或无气味。黏胶纤维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湿水后或多或少会有残硫的气味。改进后的非织造布,减少了传统黏胶纤维的用量,降低了气味,使产品低气味或无气味。

  57.2、卓越横纵向强力,柔韧耐拉扯。采用独特技术路径及精密的过程控制使得莱赛尔具有杰出的干湿强力。强力高的纤维配合半交叉织铺工艺使得制成的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横纵向强力。

  58.3、布面细腻柔滑。莱赛尔纤维截面为圆形,内部无肉眼可见的空隙,表面光滑,无纵向沟槽。

  60.4、亲肤透气吸湿性好。纤维素纤维源自天然树木,亲肤透气。纤维优异的干湿强力以及接近人体肌肤的含水率,使织物透气、亲肤。具有8倍高吸水率。

  61.5、不起毛,不易掉絮。细长纤维配合半交叉织铺工艺,更紧密,更牢固。

  64.s110、选取符合预设条件的溶解性纤维、超细黏胶纤维和高白黏胶纤维。

  68.选取细度小于或等于1.67dtex*38mm,且白度大于或等于87%的高白黏胶纤维。

  69.上述溶解性纤维、超细黏胶纤维和高白黏胶纤维的选取可以是任意先后步骤,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70.s120、基于预设重量比混合所述溶解性纤维、超细黏胶纤维和高白黏胶纤维。

  71.具体的,预设重量比为5-40%溶解性纤维、5-40%超细黏胶纤维和20-90%高白黏胶纤维。

  72.示例性的,优选预设重量比20%溶解性纤维、20%超细黏胶纤维和60%高白黏胶纤维。

  73.具体的,按预设重量比将溶解性纤维、超细黏胶纤维和高白黏胶纤维纤维包开包

  74.s130、将混合后的溶解性纤维、超细黏胶纤维和高白黏胶纤维梳理成网获得纤维网。

  75.具体的,将混合均匀的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和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经过细开棉送至梳理机,进行梳理成网行程具有一定厚度和面密度的纤维网。

  77.具体的,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上述获得的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互相缠结并紧密地抱合在一起,从而使纤维网得以加固具备强力,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湿态非织造布。制得的非织造布柔性缠结,不影响纤维原有特征,不损伤纤维,相比其他非织造布的外观更接近传统纺织品,高吸湿性、快速吸湿,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78.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包括:重量比为:20%莱赛尔纤维、20%超细黏胶纤维和60%高白黏胶纤维。所述溶解性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33dtex*38mm;所述超细黏胶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11dtex*38mm;所述高白黏胶纤维的细度小于或等于1.67dtex*38mm。

  79.所述非制造布由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高白黏胶纤维混合后梳理成网制成。所述非制造布由所述溶解性纤维、所述超细黏胶纤维与所述高白黏胶纤维采用水刺加固方法制成。所述非织造布的密度为30~80g/m2。所述非织造布的厚度为0.21~0.24mm。

  80.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包括5%莱赛尔纤维、5%超细黏胶纤维和90%高白黏胶纤维。

  81.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包括30%莱赛尔纤维、30%超细黏胶纤维和40%高白黏胶纤维。

  82.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包括:15%莱赛尔纤维、15%超细黏胶纤维和70%高白黏胶纤维。

  83.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包括:100%高白黏胶纤维。

  84.对比例2: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非织造布包括:45%莱赛尔纤维、45%超细黏胶纤维和5%高白黏胶纤维。

  85.对上述实施例1-4、对比例1-2所提供的非织造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强力测试采用yg026h-250测试,起毛测试采用yg401 c织物平磨仪测试。基于上述表1可知:相较于对比例1与对比例2,实施例1-4所提供的非织造布纵向、横向强度优秀、气味降低,并且兼顾表面平滑,起毛程度极低。

  20%超细黏胶纤维和60%高白黏胶纤维混纺非织造布几乎不起毛,如图2所示;对照品对比例1所提供的100%高白黏胶纤维非织造布起毛严重,如图3所示。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文化遗产与衍生创新设计研究 2.文创产品设计及理论研究 3.地域文化与品牌设计研究 4.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研究究


东纶科技

最新新闻

 

东纶科技©2016-2026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