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县域经济形成中部地区崛起新增长点东纶科技
2024年3月20日下午,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指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调要。赛迪顾问研究表明中部县域占据着中部地区超8成的土地面积、布局超过6成的常住人口、贡献着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县域经济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事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全局,事关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
县域经济体量占据中部地区半壁江山。2021年,县域GDP占中部地区经济体量的比重超过50%,达到51.6%。2011-2021年中部县域GDP由6.0万亿元增长到12.9万亿元,实现翻番。分各省看,2021年,中部六省县域贡献着4成至6成的经济总量,其中,河南省、江西省县域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8.3%、56.0%,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出现一批以千亿县为代表的经济强县。2022年,中部地区“千亿县”数量达到7个,其中,长沙县、浏阳市GDP分别达到2114.4亿元、1722.5亿元,GDP分别位居全国县域的第9位、第11位。在2023年赛迪百强县中,中部地区占20席,其中湖北、湖南、河南分别有8个、4个、4个县市跻身百强县行列。中部经济强县主要分布于城市群、都市圈内,依托区位优势,主动对接融入全国产业分工,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工业对中部地区的支撑作用明显。从二产增加值看,2021年,中部县域二产增加值达到5.5万亿元,占中部地区二产增加值的52.8%。中部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占中部地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6成,达到63.2%。中部县域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提质增效,拥有洛阳钼业、兴发集团、山西汾酒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截至2022年底,中部县域工业领域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51家。中部县域工业载体建设不断升级,全国已发布的前十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有25个位于中部六省的县域,全国评选出的首批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位于中部县域的有12个,占全部县域总数(39个)的30.8%。
中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科技部发布的前两批创新型县市名单中,中部共有37个县市上榜,其中,安徽、湖南、湖北拥有的国家创新型县(市)数量分别达到8个、8个、7个,仅次于江浙两省。2022年,中部地区共有23个县域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试点县,其中,安徽省遥遥领先,示范/试点县数量达到12个,仅次于江苏省。中部县域创新载体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中部县域拥有的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6家,占位于县域的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的3成。中部县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取得新突破,天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阜阳界首高新区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仙桃高新区非织造布产业集群等获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
县域绿色发展打造了一批标杆样板。近年来中部县域积极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围绕工业领域的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做出了多项探索,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7-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公布七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中部六省县域共有29个绿色工业园区、2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19家绿色工厂入选。中部县域依托自身产业优势,为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批示范标杆。
县域逐渐成为消费重要阵地。2023年赛迪中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中部百强县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1390.1亿元,高于湖南、江西、山西等省社消总量,县域正逐渐成为消费的重要阵地。同时,中部百强县2022年人均GDP达到1.1万美元,高于除安徽省以外其他五个省,进入“质量型”(“品质型”)消费阶段。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部六省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从省份看,湖南省头部县域数量领先其他中部省份,山西省县域整体实力有待提升。从各省内看,极化现象严重。例如江西省、湖南省等省虽有千亿县,但GDP在300亿元以下的县市占比分别超过8成、6成,省内县域经济发展仍存较大差距。
在中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大类型。一是以江西省、湖南省为代表的区位优势下的极化发展类型。二是以湖北省、安徽省、河南省为代表的头部带动的梯度式发展类型。三是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资源驱动的均衡发展类型。
江西、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头部强、尾巴长、中间弱、不平衡”的特点,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明显长尾效应,形成了区位优势下的极化发展类型。头部县域发展亮眼,集聚在省会城市,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实力较强;但远离省会城市的县市发展水平普遍不高,极化现象明显。以江西省为例,2021年,江西省县域GDP在500亿元以上的县域有4个,其中南昌县超过千亿元,GDP在300亿元以下的县域有64个,占全部县域的比重高达87.7%,同为中部省份的安徽、河南比重分别为45.8%、58.3%;从第二产业增加值看,江西省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100亿元以下的县域有49个,占比达到67.1%,安徽、河南比重均小于50%。
安徽、河南、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整体呈现多级发展态势,头部、中间、尾部县域占比呈梯次分布,形成了头部带动的梯度式发展类型。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安徽省县域GDP在500亿元以上的县域有10个,占比达到16.9%,GDP在300亿-500亿元之间的县域有22个,占比达到37.3%,GDP在300亿元以下的县域有27个,占比达到45.8%;第二产业增加值在200亿元以上的县域占比达到22.0%,在100亿-200亿元之间的县域占比达到32.2%,100亿元以下的县域占比为45.8%。
山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头部县域综合实力不强,尾部县域数量占比高,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相对滞后,形成了典型的资源驱动的均衡发展类型。以2021年为例,山西县域GDP均低于500亿元,其中GDP在300亿-500亿元之间的县域占比为11.0%,GDP在300亿元以下的县域占比高达89.0%;第二产业增加值在100亿元以下的县域占比高达73.6%。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中部县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部县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巩固工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做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两篇文章。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和产业体系升级,全面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县域作为农业发展的主阵地,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中部县域应坚持以现代农业理念引领、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全面扩大农业发展规模和提升发展质量,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以信息化赋能农业现代化。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因地制宜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城乡融合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中部县域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推动智能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等新消费领域,遵循县城发展规律和县城人口流动趋势,合理确定适合县城自身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推动全面信息化。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信息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统筹推动信息化和乡村振兴、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数字强县、数字乡村战略,探索数字政府、农村电商等新业态。
更多行业案例及其特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赛迪顾问”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
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
东纶科技最新新闻